福建排名前五的公办汉语言文学学校有:集美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师范学院、华侨师范大学泉州校区、华侨师范大学厦门校区。
一、福建排名前五的公办汉语言文学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 汉语言文学学校名称 | 汉语言文学学校性质 |
1 | 集美师范大学 | 公办院校 |
2 | 福建师范大学 | 公办院校 |
3 | 厦门大学嘉庚师范学院 | 公办院校 |
4 | 华侨师范大学泉州校区 | 公办院校 |
5 | 华侨师范大学厦门校区 | 公办院校 |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邦博尔小编整理的福建排名前五的公办汉语言文学学校名单一览表数据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1、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
学校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是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
学校坐落于中国东南名城——福州市,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有1784名专任教师,设有本科专业8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万多人,各类研究生近7000人。
福建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6月,在学校1784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99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44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人选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5人。
福建师范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
2001年以来,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7项,18本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3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
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福建师范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3个、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省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还拥有高校、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20名,其中3个学科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10名。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
2、华侨师范大学厦门校区
华侨师范大学厦门校区简介
华侨大学下设师范院系(简称“华侨师范大学”)1960年创办于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设立、中国第一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学府。
华侨师范大学厦门校区历史沿革
1983年中共中央确定华侨大学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1997年,坐落于福建厦门集美学村的原集美华侨补习学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更名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06年厦门校区正式启用。2017年学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华侨师范大学厦门校区办学方针
华侨大学始终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为海内外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名,其中超过5万名校友分布在境外各地,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