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新的形势,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深化改革创新。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在国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不断审视和思考,放在科学发展的大局中不断去谋划和推动,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65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高举团结旗帜,牢固树立各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致力于民族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和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社会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2002年到2012年的这十年,是学校抓机遇、谋发展、强特色、上水平、建名校的重要十年,学校建设了新校区,开创了内蒙古高校建设新校区的先河,这十年,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配套日渐成熟,已经承担起了学校的主要发展功能。
2012年至今,也就是从学校建校60周年以来,学校科学定位,积极探索如何转型发展、提升内涵。因此,几年来,学校继续强化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突出内涵发展;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保障和动力,努力促进质量、效益、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要求,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17年,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激发办学活力,践行“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理念,坚定特色办学道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师生员工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绩,创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迈向了新高度。
本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聚焦“内涵式”发展:
一是稳规模求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师范大学首先姓“师”,学校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始终把教师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4年,学校以教师教育团队建设、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教师教育资源库建设和教师教育研究四个方面为抓手开展工作。为了更加顺利的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学校正式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教师教育联盟,为培养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保驾护航。为了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师范生四级竞赛制度。目前,学校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免费师范生唯一的高校,并启动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编写出版了中国首部《民族教育蓝皮书——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2017·内蒙古卷》。此外,学校在高端人才引进、在职教师培养等方面以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等诸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秉承本色精细发展,强化民族教育特色。
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精细型发展是秉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原则,是将学校中教学、科研、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是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是内蒙古高校中少数民族师生占比最多的高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就始终将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与民族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将民族教育理念融合到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个细微环节,不断探索“蒙汉兼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创建了蒙汉双语为主的多元化教学形式;构筑了系统完备的蒙语授课的教育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民族学科研究成果。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民族学、民俗学、蒙古学、北方民族史等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首部《蒙古学百科全书》(20卷本)中,我校教师主编8卷,并参与了其他12卷部分内容的编写。再如,知名学者金峰是《大藏经》蒙文版的主编,知名学者能乃扎布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蒙古族昆虫学家,知名学者陈山是世界上蒙古族首位民族植物学家,知名学者满全是内蒙古自治区作协主席、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知名学者嘎日迪是中古蒙古语研究第一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自治区杰出人才。已故知名学者特赛音巴雅尔积极筹建了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文学馆,等等。
三是差异化定位,突出学科优势,让优势更“优”。
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近年来,学校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大力整合学科资源,拓展优化学科布局,注重差异化战略点定位,利用传统的学科优势,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在学校发展的学科板块中,人文艺术学科群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人文艺术领域知名人士大多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友,比如,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等。学校民族艺术教育、传统美术专业、音乐、雕塑、设计、动漫等专业在业界、学界都有非常好的影响力。
四是传承与创新并进,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学校积极挖掘、利用、整合校内外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
近年来,学校坚持协同创新,与中国社科院、中科院等单位深度合作,大力推动佛学文化研究院、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院、牧区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在自治区党委的推动下,与自治区扶贫办合作成立了“扶贫与发展研究院”,作为评估第三方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和小康社会建设。
此外,学校还以“双创园”建设为抓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金通民航学院,筹建大数据学院、足球学院等,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社会。